2025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刚刚过去,今年以"银龄健康,从心启航"为主题,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。在众多老年常见疾病中,高血压作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尤其需要引起重视。今天,东城中医医院内科团队带大家从科学认知开始,深入了解高血压这一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,为家中长辈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老年人为何成夏季高血压“重灾区”?
中医认为“肝为风木之脏,体阴用阳”,老年人本就肝肾不足,加上暑热耗气、空调伤阳、情绪波动,易致肝阳妄动、痰浊上扰。
生理基础脆弱
血管硬化:老年血管弹性下降,温度调节能力减弱。
肾气亏虚:中医"肾主水"功能衰退,水液代谢失调加剧血压波动。
夏季三重冲击
暑热伤阴:汗出过多导致血液黏稠,阴虚者更易肝阳上亢。
空调失衡:频繁冷热交替引发血管痉挛,中医称"寒束脉络"。
情绪中暑:气温>32℃时,人体愤怒情绪发生率提升40%,直接扰动肝气。
辨证分型:四种常见高血压
针对夏季高血压的不同证型,中医讲究"辨证施治":
1. 肝阳上亢型——平肝潜阳,清暑泻火
夏季表现:头痛如裂、面红耳赤、失眠多梦,遇暑热加重。
2. 肝肾阴虚型——滋水涵木,养阴安神
夏季表现:头晕耳鸣、口干咽燥、夜间盗汗、腰膝酸软。
3. 阴阳两虚型——调和阴阳,温润并济
夏季表现:畏寒肢冷却时有潮热、夜尿频多、精神萎靡。
4. 气虚痰浊型——健脾化痰,升清降浊
夏季表现:头重如裹、胸闷呕恶、食欲不振、舌苔厚腻。
四种高血压类型的调理各有侧重,配合穴位按摩、食疗养生,具体用药方案需遵从医嘱。
夏季高血压中医调护三大法则
饮食“三宜三忌”
宜酸甘化阴(乌梅汤、柠檬水)、宜清淡(冬瓜、苦瓜)、宜补钾(香蕉、菠菜);
忌过咸、忌冷饮伤脾、忌酒精助火。
情志调摄
夏季对应“火”,易扰动心神,可练习“呵”字诀(缓慢呼气发“呵”音)疏泄心火。
作息调整
遵循“夜卧早起”原则,但不宜晚于23点,避免熬夜耗阴。
特色疗法
针对夏季高血压波动现象,东城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团队有妙招:
除了医生根据辨证开具口服中药汤剂外,东城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针对高血压的治疗开展了适宜的外治法技术。
揿针
揿针疗法又称为“皮内针”、“埋针法”,是中医辅助疗法之一。即将针具固定于人体腧穴或者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,达到持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针埋入皮下后,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,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,激发人体正气,从而起到祛除病邪的作用。尤其是对慢性顽固性疾病,在不影响患者活动下给予患者持续性的刺激和治疗。
禁忌症、注意事项:
1、皮肤出现红肿、瘢痕、化脓感染者,不宜埋针;
2、妇女妊娠期间、恶性肿瘤患者、术后伤口未愈合者慎用;
3、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;
4、对使用材料过敏者禁用;
5、虽然埋针后对于正常洗澡没有较大影响,但是治疗处仍不宜长时间用水浸泡;
6、夏季或运动导致出汗较多时,要检查埋针处有无汗浸、皮肤发红等现象,若出现红热肿痛等情况,应立即到医院取针,并进行相关处理;
7、治疗期间宜饮食清淡,忌食海鲜、生冷、辛辣、油腻食品,忌烟酒,注意保暖。
耳穴压丸
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,耳朵是人体的一个缩影,人体各个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反射区。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,调整相应部位的功能。
耳穴压丸是通过在耳朵上的特定穴位粘贴王不留行籽,给予适度的揉、按、捏、压,使其产生酸、麻、胀、痛等刺激感应,从而调整阴阳、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调节脏腑,进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。
耳穴压丸即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,影响自主神经系统,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,提高副交感神经的活性,从而使血管扩张,外周阻力降低,从而辅助降低血压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旗开网-炒股选配资-安庆股票配资-股票十大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